目前分類:小站旅行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《鱸鰻返鄉: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

鐵道少女◎著 | 日淳◎封面繪圖
初版日期:2012.9.27 | 售價:320元 | ISBN:9789862904428




簡介

MINI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綠岸圍城.浮洲島》

鐵道少女 等◎著 | 王春子◎封面繪圖
初版日期:2012.6.28 | 售價:220元 | ISBN:9789862903568



簡介

臺北城外的小祕密
瑰麗出奇的時空花園

MINI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漫遊浮洲

2012731日前寄回《綠岸圍城。浮洲島》的顧客回函,將有機會與鐵道少女或支線青年一起漫遊浮州喔!

限勾選一場及您確定能參加的活動日期,如中獎不得再更改場次。每場限20人參加,中獎者將另行通知。

□第一場:8/18(六)浮洲的無景點旅遊

時間和空間的劇烈變化在浮洲留下最深刻的痕跡,在變遷中留下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。沿著長牆而行進入時光隧道,公寓、加工廠、老宅刻著時代的印記,宛若波赫士筆下的歧路花園、猶如道格‧桑德斯描述的「落腳城市」。我們要在浮洲的尋常生活風景裡找尋時代變遷的痕跡。

□第二場:8/25(六)深入浮洲故事隊的畫中世界

MINI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63,想我不會忘記的…… ◎朱天心

那年初一個零下低溫的清晨,爸媽把我們挖醒了去「看霜」。

那時,我新來這世界五年,自然不會知道國家已初老了,不會知道外頭世界如金恩博士的「我有一個夢」演說,不知道豬玀灣事件,不知道麥可喬丹出生……(你看,那時以為美國就等同於外頭世界),不知道只要你今天於維基百科或Google鍵入一九六三所能得到值得一記的大事小事。

我記得的是浮洲里的婦聯一邨我們家,被省道切開的另一個較小的眷村叫婦聯二邨,住著正戀愛的愛亞和念中山國小六年級的林正杰,當然當時我並不知道。

那年初一個零下低溫的清晨,爸媽把我們挖醒了去「看霜」。我們穿著舅舅阿姨傳給我們幼時的日式長襖、木屐拖板(這是唯一爸媽爭議的養小孩法,因為北方人爸爸總認為腳暖人就暖)。我們瞌睡的由他們牽到酷寒的村裡野草地,爸爸要我們摸摸草葉上覆著的一薄層的確從沒見過的白晶晶,怕吵醒什麼似的小聲告訴我們「老家的冬天每天都是這樣的。」

MINI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回望浮洲 ◎愛亞

——獻給曾經存在過的婦聯一邨、婦聯二邨

五歲到十五歲的我,一直居住在新竹客家村,時常赤著腳挺著曬得黑亮的臉膛,用流利的客家話和我的小伴在林間水泮嬉玩。

但意外又迅速地,一直都「錢不夠用」的我們家突然有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!我們搬到了眷村。

是蔣夫人宋美齡女士為軍眷蓋的房舍,我家門牌是「臺北縣板橋鎮浮洲里婦聯二邨29號」,那是民國四十七年。

MINI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流連回味的風景 ◎畢恆達(臺大城鄉所副教授)

無論你是否曾經造訪浮洲,讀了此書,會有一股暖意將你推向它。

鐵道少女對土地與人物充滿了感情,用溫暖的筆觸,寫下了這本無景點旅遊的書籍《綠岸圍城.浮洲島》。確實,這裡沒有傲世的高聳地標:101摩天大樓,沒有讓中國人神往的日月潭與阿里山;既無考古遺址,也無尖端科技園區。當觀光已非壯遊,前臺已然不夠真實,菜市場、巷弄風情、夜市反而成為旅遊者企圖融入當地日常生活的景點。然而這本書也不算是旅遊指南,毋寧說是關於浮洲的類民族誌書寫。書裡有空間、有事件、有人物,文字背後更有濃濃的關懷與情意。

浮洲,一個狀似臺灣島的由河川泥沙淤積所形成的浮地(福地),不只形似,一花一世界、一砂一天堂,浮洲也是臺灣島複雜的歷史、人口、產業的微型縮影。

從歷史與人口變遷的向度來看,浮洲有三波移民,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的外省人、60年代經濟起飛的城鄉移民勞工,以及當前正在發生的外籍配偶與移工。對應到空間,則可見由國家興建的眷村(婦聯一、二邨)、中小企業的加工廠(與客廳即工廠),以及夜市裡的南洋飲食攤位。浮洲這個在臺灣沒有什麼名氣的地方,也就在默默辛勤工作的子民努力下,貢獻了今日臺灣的發展。

在浮洲,我們看見國家,這裡有參與十大建設的榮工處機械廠、有供給國幣紙鈔的中央印製廠、有生產教科書文本的教師研習營、有培育歸國華人子弟的華僑中學、有訓練臺灣之光王建民的榮工棒球場。浮洲的臺灣藝專(今臺灣藝術大學)是培養臺灣藝術創作的重要搖籃,李安、侯孝賢、朱宗慶都曾在此就學。文學世家(朱家)、作家愛亞都曾是這裡的住民。更重要的是這裡有在街頭從事資源回收的老人、晝夜踩著縫紉機的家庭婦女、生產線上辛勤工作的青年男女、有用繪畫與故事來描繪浮洲的文藝少女。這裡有檳榔攤、有傳統理髮廳;有雞蛋糕、有紅豆餅;有工廠、有公寓;有鐵道、有溼地。異質共生、多樣並存,成就了這裡值得流連回味的風景。

MINI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浮洲浮沉錄 ◎劉克襄(自然書寫作家)

如今,出城第一站,日光直灑下來的世界,改為浮洲。

從臺北搭火車,彷彿老鼠在地下活動,始終在長長的隧道裡,過了板橋站,才鑽探出來,走進鄉野的環境。

以前,出了隧道口,第一站是樹林。抵達時,遠遠的牛埔山已經在望。下了車,前站買菜,後站登山,甚為快哉。如今,出城第一站,日光直灑下來的世界,改為浮洲。

浮洲乃大漢溪和支流湳仔溝包覆下,泥沙淤積所形成的浮地。近十幾年,因為道路連結敞通,這個地理特質遂失去。我對這個大島最深刻的印象,來自於朱天心一篇短文〈想我不會忘記的〉。她寫及小時舉家遷居到婦聯二邨,1963年夏末葛樂禮颱風,「石門水庫洩洪,我們的浮洲里瞬即被吞沒。」

短短數句,我即震懾不已。驚的不只是水淹村落,而是此一河中之島的特質。婦聯二村離現今新的浮洲站,不過十來分鐘路程。現今多改建,難以辨認。在此長大的人,就算有點印象,恐怕都會迷路。

站在高出地面的浮洲站月臺,瘦長孤寂的候車風景,讓我意外地想起了大臺中的泰安車站。它們都是月臺高浮半空,可以搭電梯上下。

站在泰安車站,擁有三百六十度環顧的視界。放眼望去,平疇沃野,稻田、水芋和園藝花圃等鄉野美景,盡浮眼前。站在浮洲站月臺遠眺,一半是公寓和鐵皮屋工廠,另一邊卻是龐大、暗灰如柏林圍牆的高鐵高架橋,遮住另一面的世界。但那一面是什麼,用腳即知,跟這一面應該相似。

泰安?浮洲?一自然一人文,我不免想笑。兩地若換名,似乎更為貼切一些。

MINI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